新闻中心

已进入高发期,这些知识必须知道!

溺水是我国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随着气温上升,溺水事故进入多发期、高发期,哪些地点是高风险地点?如何预防溺水?溺水了如何施救?家长孩子快来了解~

警惕这些溺水高风险地点!

不同年龄段儿童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不同:

4岁以下儿童的溺水高发地点主要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

5-9岁儿童溺水高发地点会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库等。

10岁以上儿童活动范围更大,主要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关于溺水的误区,千万别踩坑!

1

孩子在水里玩,不挣扎,也没呼救,应该是安全的!

错!真正的溺水是悄无声息的。

发生溺水时,孩子的嘴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是没有时间呼气、吸气、甚至呼救的;同时也很少有大幅度踢腿、挣扎的动作,一般出于本能会将手臂前伸,坚持20-30秒之后,就会沉下去。

如果发现孩子有眼神呆滞、突然安静、抬头在看天空的情形,家长要赶紧查看是否发生危险。

2

戴了游泳圈就万事大吉?

错!游泳圈不是“救生圈”。

不少家长觉得有游泳圈就不用担心发生意外,其实并非如此。游泳圈属于充气水上玩具,不能100%确保安全,反而可能因为翻转而引发意外。

在游泳池或水上乐园里,给孩子穿上救生衣,全程监护孩子,才能更加安全。

3

可以倒背“控水”,

让溺水娃吐出积水?

错!这是帮倒忙,又耽误时间,还可能造成危险!

孩子溺水后,有家长急于让孩子吐出呛进去的水,而把娃倒背着奔跑,这个做法非常错误!

营救孩子时,不要进行任何控水或倾倒体内积水的做法,不仅延误急救的黄金时间,还可能给溺水者造成其他的损伤,如令胃里的食物和水倒流,增加误吸到气道和肺部的风险。

预防溺水,六不准,四不要!

防溺水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防溺水四不要

1.不要在没有家长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

2.不要在设置有警示标识的水域游泳。

3.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的水源地游泳。

4.不要在上下学的途中和假期在水源周边戏水。

溺水如何正确施救?

自救:

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

此时千万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双手和双腿有规律地拂水,不要惊慌,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他救:

立即拨打119、110,呼叫专业人员救援,同时拨打120请求医疗救援;

向周围大声呼救,寻求有专业能力的人救援;

将身边的竹竿伸递给溺水者,在保证自己位置安全的基础上拉回溺水者,在身边没有竹竿的情况下也可就地取材,递衣物、木板等;

将救生圈、救生衣、气球、书包、饮料瓶等漂浮物抛出,或者将绳索的一端固定好,另一端绕好后从下面向前抛给溺水者,等待救援;

不推荐非专业救生人员下水救援;不推荐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不推荐跳水救人,将头扎进水中。

来源 - 健康东西湖

相关阅读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