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花园社区老年合唱团 唱出银发“幸福曲”
6月24日,悠扬悦耳的歌声从常青花园第五社区二楼活动室里传出,三十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用嘹亮的歌声庆祝“大家唱”合唱团成立二十周年。《我和我的祖国》《颂党华章》等节目轮番上演,展现了老年歌友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十载春秋,歌声里的不老青春】
这支成立于二十前的老年合唱团,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如今60余人的规模,团员们大多是退休职工,年龄最大的已有80岁,最小的也过了花甲之年。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皱纹,却未曾带走他们眼中的光彩。每周二的排练,大家总是早早到来,互相问候,笑声不断。“唱歌就是我们的‘不老药’!”团长王凤云笑着说,她今年79岁,退休前是一名老干部。她回忆说,最初成立合唱团时,大家只是凑在一起随便唱唱,没想到越唱越有劲儿。现在合唱团有一批老同志,比以前的歌唱得好。歌唱掌握了一些基本功,拿起歌单会识谱,老师教几下都会唱。也会运用技巧发声,助力歌声优美。有的在外面得了名次,有的在蜕变之中。歌友许德俭高兴地说:“我们的歌越唱越好!虽然我们是基层的合唱团,但是我们歌唱的水平也上了档次哦!”
【二十载歌路行,银发互助凝聚力量】
“合唱团”成立之初,一穷二白,困难大。无经费、无设备、人员流动大,很多歌友不太会唱歌,有的是零基础。多年来,经过歌友们的共同努力,自筹经费购买录音机、电子琴、音响、录音磁带,添置服装,逢年过节开展娱乐联欢活动,春游活动,参与社区文化节上台表演,向专业化表演看齐。
“我们合唱团发展到如今,得益于有一个好团长的悉心引领。”音乐老师田营兰深情地说。王凤云团长,今年79岁,为人谦和热情、豪爽正直,一心扑在合唱团的事业上,心系合唱团,无私奉献,为合唱团终日操劳,为团队建设煞费苦心。她待合唱团的兄弟姐妹情同手足,是一个深受团员爱戴的好团长、好姐妹!同时,团员田营兰和梁秀丽负责课程教学,她们不辞辛苦,倾心指导,精心传授,引领团员们唱好每一首歌,排练好每一首曲目。歌友王昌盛负责摄影和视频制作,他制作和发布的视频深受大家的欢迎,合唱团取得的所有成果都浸润着大家辛勤的汗水。
“共同歌唱二十年,我们不仅是朋友,更像家人。”团里有一位爱唱歌的老团员何老师,现年88岁。前些年因患老年痴呆症退团,王凤云、梁秀丽、周巧云、赵宁宁等曾去多次看望。“当她见到我们时,激动不已,拉着我们的手不放,要我们陪她唱歌。”王凤云说。
【二十载快乐历程,唱响时代强音】
合唱团坚持新时期的办团方向,紧跟时事,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每逢“七一”建党节,唱红歌献给党;国庆节歌唱祖国、讴歌新时代;学“雷锋日”唱红歌、讲奉献、提倡做好人好事。一次,一位歌友重病手术,家境十分困难,“合唱团”组织全班同学捐款了3900余元,送到歌友家中,歌友感动不已。
合唱团长期活跃于各级文艺舞台,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文化活动,用歌声传递正能量。曾参与常青花园接待省代表团的文艺演出,亮相武汉市文化节青歌赛大合唱比赛,登上武汉电视台歌曲才艺表演舞台,在常青花园"千人大合唱"活动中激情演绎《遵义会议放光辉》等。
合唱团的任务远不止于唱歌娱乐,他们更是社区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他们创作文明养犬主题合唱剧,向居民宣传社区规范;将北京胡同邻里互助的故事谱成《六尺巷》,用歌声与舞蹈演绎传统美德;他们还诵读《道德经》,以古训启迪今人,传递和谐共处的智慧。这些创新形式让合唱团成为社区安全、文化和法治宣传的生动载体。
“二十年风雨兼程,我们既是见证者,更是开拓者。”团长王凤云说,“这二十年不仅是合唱团发展的里程碑,更是我们踏上新征程的起点。我们要始终牢记‘以歌传情、以乐化人’的初心使命,在艺术追求上精益求精,在团队建设中凝心聚力,让合唱团真正成为服务居民、温暖邻里、传播文明的精神纽带。”
通讯员 - 尚敏
(本文来源常青花园社管办,仅代表作者观点,本客户端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