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刘家墩社区开展“乡音育红心”非遗系列课程

为让红色基因在乡音鼓点中代代相传,7月22日至23日,将军路街刘家墩社区青少年暑期托管班连续推出“乡音育红心”非遗系列课程。活动以方言童谣和湖北大鼓为“双主线”,把本土非遗技艺与红色故事牢牢编进同一根时间轴,近40名青少年在两天时间里完成了一场跨时空的“红色接力”。

7月22日,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志愿者团队用一句武汉人最熟悉的“吃了冇?过早克!”拉开了课堂帷幕。志愿者用地道武汉话讲述八七会议的激荡岁月、武汉抗战的英雄故事,历史在熟悉的方言语境中变得生动可感。

刘家墩社区暑期托管班现场

孩子们跟着学唱融入红色元素的方言童谣,演绎革命情景剧,拿起画笔绘画革命旧址,在朗朗乡音与角色扮演中,不仅掌握了本土语言的独特韵律,更潜移默化地理解了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妈妈,‘革命伢们不怕苦,过早也要克站岗’,你听我武汉话说得标不标准?”放学后,一位小学员拉着妈妈在教室门口“现学现卖”。

罗老师带着专业鼓具走进课堂

7月23日,辖区愿景城小区居民——师从国家级非遗湖北大鼓传承人张明智、东西湖区政协委员罗爱国老师,带着专业鼓具走进课堂,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教学之旅。

课堂上,罗老师从最基础的鼓点节奏教起,手把手指导孩子们练习“击鼓说书”的基本功,大家学得全神贯注,脸上满是对非遗技艺的好奇与热爱。为了让红色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扎根,罗老师精心挑选了一段红色题材唱段,通过赏析经典表演,教学革命唱词。激昂的鼓点与嘹亮的唱腔交织,瞬间点燃了课堂气氛,孩子们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与无畏精神。

同学们跃跃欲试

此次系列活动以“乡音”作舟、“鼓点”为帆,把红色故事送进孩子心里,也把非遗技艺留下。下一步,刘家墩社区定期在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开展“红色非遗进社区”等特色活动,让红色基因在楼门口、巷子里、鼓面上代代相传、声声不息。

通讯员 - 张婷

(本文来源将军路街道,仅代表作者观点,本客户端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相关阅读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