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转型发展献一策 | 乡村振兴篇(一)
转型攻坚,智汇临空港!自“我为转型发展献一策”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结合区情实际和岗位职责,围绕加快建设产城融合的“中国网谷”目标积极建言献策,涌现一批前瞻务实“金点子”。一起听听TA们的声音。
打通“建管用”全周期管理,构建群众满意的高标准农田管理新格局
姜清石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四级主任科员
问题现状
高标准农田项目中存在规划设计与实际需求错位、建后管护难、使用效果不佳等问题。
原因分析
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农户、农业公司等使用者参与不够,建成后使用不顺手、难维护;建设移交环节责任衔接不够紧密,使用方对设施运行和维护要求不熟悉;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未能有效确保建后使用效益。
对策办法
建设前要“开门问需,打好基础”。在项目规划时要开好“四方联席会”,召集当地农户、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街道代表等一同协商建设内容,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充分研讨,要贴合当地实际种植习惯、生产规模和发展需求,落实农户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从源头上保障项目建成后群众满意、设备好用、提产增效。
验收时要“提前试用,交接到位”。要让农户在验收前提前试用,若出现运行不畅、操作不便、存在缺陷等问题要按照群众要求进行整改。交接时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原则,签订协议移交项目,落实管护队伍,确保新建项目“有人管、有钱管、有机制管”,实现建管无缝衔接与长效运行。
使用中要“效果评估,持续改进”。建立高标准农田项目运行后评估机制,通过实地调研、群众走访等方式,评估项目使用便利程度、日常维护成本、实际增产增收效果及群众满意度。评估结果作为后续项目规划设计、管护资金安排的直接依据。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要立行立改,形成“建设-使用-评估-提升”的闭环管理机制,保障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来源-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