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托稳居民“菜篮子” 鼓起菜农“钱袋子” 这个社区有妙招→

“这菜看着比菜市场里的都新鲜不少,还带着泥土香,价格也比市场上便宜近三成,可谓是真真正正的物美价廉啦!”

“我这在小区里面就能拿到菜,不用再跑去菜市场了,真是方便不少啊。”

6月6日,金银湖街道碧海花园小广场人头攒动,居民们有序排起长队,原来是走马岭街新华社区精心准备的400余份新鲜蔬菜包被运来这里直销,受到了广大居民的青睐。

据悉,长期以来,新华社区菜农苦于销售渠道单一,蔬菜价格被批发商牢牢牵制,而碧海社区居民则对物美价廉、便捷安全的新鲜蔬菜有着深切期盼。在一次党建联建深入交流中,双方党委敏锐捕捉到这一“菜农卖菜难”与“居民买菜贵”的困境,为破局解难,助力乡村振兴,两社区党委通力合作,经过多轮协商,共同制定出“蔬菜包直销方案”,打通了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将直销的“蔬菜包”运往碧海社区前,新华社区组织辖区菜农在完成采摘后进行仔细分拣,以确保直供蔬菜的优良品质。同时,根据碧海社区确定的订单需求,将分拣好的蔬菜按A、B两种套餐进行规范打包。

待“蔬菜包”运送到碧海社区后,“天顺老兵志愿服务团”协同菜农们分成了三组,定人定岗,开始售卖,不一会儿就被“一抢而空”。此外,新华社区额外筹集了部分新鲜蔬菜,无偿捐赠给碧海社区康乐家孤独症儿童照料学校,获得学校负责人的称赞。

“党委牵线,销路不愁,价格公道,我们种菜也更有奔头了!”新华社区的青年菜农感慨道。

从菜农紧锁的眉头到居民满意的笑容,新华社区与碧海社区以党建红链为载体,通过建立从农民菜园子到市民菜篮子的直供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确保了菜品新鲜、价格实惠,实现了“菜园子”和“菜篮子”的精准对接,在推广新华社区优质农产品、提升菜农利润空间的同时,还让碧海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时令新鲜蔬菜,形成了菜农、居民互惠共赢的局面,用“暖心菜篮”编织出守望相助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菜篮子”“钱袋子”直接关系着城乡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下一步,新华社区将继续探寻“定点销售+定期展销+线上预订”的合作方式,探索党建引领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用一系列活动丰富居民的“菜篮子”,也助力鼓起菜农的“钱袋子”。

通讯员 - 王恒 

(本文来源走马岭街新华社区,仅代表作者观点,本客户端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相关阅读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