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王惠:指尖钩出“幸福花”

“钩这个水仙花,要注意最外面一层钩的是尖花瓣。”7月9日上午,在“惠心绘色”工作室,王惠向学员交代编织技术要点。她一手拿针,一手绕线,构图选料、挑针运线,巧手翻飞,动作流畅自如,在各色毛线经纬交织间,一朵栩栩如生的水仙花便呈现在眼前。

钩织,也称钩花、手钩花、编织等,利用钩针把各种毛线、棉线构成线圈的编织品,在工艺技法上即左手捏线,右手执钩针,通过缠绕和钩拉等拉法,编结成各种形式并达到镂空立体的艺术效果。

“惠心绘色”手工作坊。

钩针编织出幸福生活

“打小就喜欢手工制品,一有时间就喜欢自己琢磨练习,手艺慢慢地就练出来了。”提起与钩针的缘分,王惠滔滔不绝。

王惠笑着说,钩织让她变得愈发沉稳,内心逐渐充盈,完全没了做全职宝妈的不适感和压力。原本只想充实兴趣爱好,没想到竟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得到身边朋友的喜欢和夸赞,也获得了一些陌生人的喜欢。

王惠在创作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人对钩织感兴趣,便考虑把这个爱好发扬光大,大家可以互相学习进步。经过考量与沟通对接,径河街稻香社区决定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划出一个区域,打造一个手工钩织的专属工作室。去年10月,工作室成立,每周二,“惠心绘色”手工作坊都会举办一次培训课,学员大部分是社区退休人员和爱好钩织的居家妇女。

王惠在指导学员。

在课堂上,学员们围坐在一起,她详细地讲解各种手工编织所需的材料及注意事项,认真演示、讲解每一个步骤,耐心指导钩针用法和常用针法等钩织技巧,也会对学员们的作品,手把手地进行指导和调整。有老年学员在每周二准时来到课堂,一待就是一天。

“我第一次钩出一朵花的时候,心里特别有成就感,觉得别人能做的原来我也能做到。”全职宝妈尹娟开心地说,在不影响陪伴和照顾孩子的前提下,钩织让她这个全职妈妈有了新的关注点和成就感,有了社交圈子和兴趣爱好,不再与社会脱节。

没有教程讲解,样式、图案、针法全凭自己摸索和想象,学员们在手作世界中尽情享受着钩编的乐趣。一针一线编织出的每一件作品里面饱含着情怀和温度,给她们带来幸福与感动。

钩织需“静心”更需“创新”

“这些毛线粗细、颜色、线质都不同。除了毛线,还需要用到珠子、底座、胶水……”王惠兴致勃勃地介绍起她的“得意之作”。在工作室,有1个柜子是专门放毛线的,彩色毛线球让人目不暇接。面积不大的工作室里,大大小小的钩织作品随处可见,这些都是她在空闲时间经过仔细揣摩、研究针法,自己一针一线精心编织出来的。

正针、反针、锁针、空针……网上视频教程中简单的针法图解,王惠很快就能钩成,越来越多的作品可以拿得出手,这让她信心倍增。

王惠正在钩织作品。

“手工钩织,以前几乎人人都会,但大部分都是钩织小孩毛衣、帽子鞋子等。”今年57岁的邓阿姨边钩织边告诉记者,过去,手工钩织注重实用性,而今,手工钩织产品不仅要具有实用性,还要兼顾颜值和功能,比如惟妙惟肖的花卉盆景、萌动可爱的卡通玩偶、精致小巧的日常配饰……这些精美的钩织作品,色彩纷呈、立体感强、栩栩如生,既传承了老一辈钩织技术,又增添了流行时尚元素,受到许多年轻人追捧。

“所有作品的配色、编织技法、组合搭配都是我自己完成。因为热爱,时常有些不同的灵感。有时客户给到我手上的只有一张图片,然后我就得通过电脑进行打样,再解构,每一步如何钩织,钩织的针法、针数都需要思考,有点像解题,多一针做出来的样子可能就不对了。”翻阅着手上的样图,王惠分享道:“这是我们中、高考期间做的订单,有十多单,玫瑰、康乃馨、向日葵都有。”

巧手带动“织女”创收

“现在手工作坊能独立完成作品的人还不多,刚开始的这两个月收入也有7000元左右。”王惠说。

随着学员的钩织作品越来越好,王惠开始拿着这些手工制品向外销售,钩织产品主要根据市场参考价以及学员的制作时间来进行定价,小的挂饰、配饰一般是35元,花束加上花瓶的摆件价格在260元到300元之间,现在主要是在朋友圈转发以及在人流集中的夜市摆摊售卖。“我们学习课程都是免费的,就是为了能让想学的人没有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大家只需要按照订单数量进行钩织,收入实行计件工资,扣除15%的材料费后全部归个人所有,多劳多得。”王惠向记者介绍道。

客户定制向日葵花束。

“手工钩织上手快,成本低。完成一个作品交付后立马就能结款,不拖不欠,干多少拿多少,挺好的。” 尹娟说,她平时主要在家陪伴孩子,现在不耽误照顾家庭,还能通过兼职手工钩织获得一定收入,让她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手工钩织上手快,成本低。完成一个作品交付后立马就能结款,不拖不欠,干多少拿多少,挺好的。” 她平时主要在家照顾陪伴孩子,现在通过兼职手工钩织,既不耽误任何事,又能有一定收入,这让她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我们会针对节庆钩织不同的产品。比如,春节临近,我们就钩织各种盆花装饰品,适合在家中客厅摆放;端午节期间,我们就开始钩织粽子挂件;中、高考时段,我们就设计钩织有美好寓意的花束,总之要根据不同时间段,玩不同的花样,迎合市场的需求。”王惠表示,作坊目前只有她和4个学员是主力,产量没办法跟上,现在要开始思考如何能让有兴趣和需求的学员加入到钩织学习创作中。

“我现在除了教、学钩织技巧,还在学习直播和电商经营。”王惠向记者表示,互联网+新时代也为钩织带来了创收的利好,她正在尝试创新钩织品创收模式,通过抖音直播平台传播钩织课程,在线上教授网友钩织技艺的同时,拓宽网络销售渠道,将自己和学员的作品图上传到网络,通过网络提升钩织的影响力,吸引粉丝,拓宽销路,让学员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收入。

对王惠而言,钩织并非只是一个爱好、一门手艺,也是一份希望。“我将和我们学员一起努力,发扬我们的手工文化,让更多人能够居家创收。”王惠笃定地表示。

报道支持 - 径河街道办事处

文、图 - 黄柳


相关阅读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