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社区暑期托管志愿服务队以“文化传承之旅”点亮少年心灯
为帮助青少年厚植文化自信根基,7月7日起,辛安渡街振兴社区暑期托管班志愿服务队以中药、拓印、朗诵、话剧为载体,开展“文化传承之旅”系列课程,让传统文化在社区课堂“活”起来。
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精神之魂,青少年是传承的主力军。服务队紧扣“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理念,把知识讲授和沉浸式体验深度融合,带孩子们触摸文化脉络、解码传统智慧,借四场“文化奇妙之旅”,践行文化传承使命,培育时代传人的文脉担当。
本草遗韵:中药科普课的草木情深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中药是华夏文明与自然对话的千年注脚。从《诗经》“采采芣苢”的采集,到《本草》“草木皆药石”的智慧,它以草木之躯载医者仁心,是护佑生命的文化根脉。
服务队成员王艺涵以艾叶煮蛋的暖香、陈皮泡茶的甘醇等趣味形式开场,借中药版《兰亭序》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随后用“闻香识药”“药材寻宝”等闯关游戏,带孩子们从多维度探索中药。并以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收尾,带领大家理解药材是自然馈赠,药典凝聚前人坚守。
课后,不少孩子围在药材展示台前不肯离开,有的拿起晒干的陈皮仔细闻,有的指着高良姜追问。廖同学说:“这次课堂让我认识了许多中药,感受到了中药的神奇魅力,我以后还要学习更多的中药知识。”
拓古传今:拓印艺术的时光印记
“拓片留真迹,金石有遗音”。拓印以纸为衣、以墨为魂,将碑刻的斑驳、金石的纹路复刻成卷。古艺载文脉,一纸一墨间,千年文明便触手可及。
服务队成员毕苏杭的拓印课,先解析金石拓片,借金石与拓片对比显特质、讲分类,再溯源前世今生,详解制作过程。“方寸藏文脉”,毕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体验拓印,感受东方文化的历史底蕴与文脉魅力。
课后,许多孩子自信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为中国传统文化点赞。毕苏杭说:“孩子们上课都很认真,眼睛跟着拓印步骤转,上手体验时更是专注。他们看着自己拓出的纹路,眼里闪着光,还追着问‘明天能再拓一次吗’。”
声韵悠扬:演讲与朗诵的诗意表达
“言辞有力量,何求掌声响”,演讲与朗诵是思想交流与情感共鸣的桥梁。从古希腊雄辩家“修辞学”的探索,到现代“演讲与口才”的智慧,它以言语之翼承载思想者的热情,是启迪心智的文化纽带。
在演讲与朗诵的课堂上,通过服务队成员郭晨茜的引导,孩子们学习如何撰写引人入胜的演讲稿,掌握用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孩子们通过朗诵《小小的我》等作品,探索如何运用不同的语气、强调和情感来提升朗诵的表现力。
马同学说:“我觉得朗诵课讲得特别好!十分有意思!”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映射出这节课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戏韵流芳:话剧课堂的文化鉴赏
“舞台有灵魂,何求观众赞”,话剧是文化传承与情感交流的不朽篇章。从古希腊的悲剧与喜剧的诞生,到莎士比亚“人生如戏”的深刻洞察,它以戏剧之魅力展现人性光辉,是连接心灵的艺术桥梁。
话剧编排课堂上,服务队成员程晓茼为孩子们讲述话剧如何成为社会文化的镜像,如何映射社会现实、探讨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如何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完璧归赵》的话剧实践中,学生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舞台艺术,亲身体验了从构思到表演的全过程。
课后,陈同学激动地说:“我觉得话剧课很有意思!特别期待文艺汇演中我饰演秦王的时刻!”
通过这些课程,孩子们在中药的世界里领略自然的智慧,在拓印的方寸间触摸时光的痕迹,在朗诵中找到语言的力量,在话剧的舞台上体验历史的厚重。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在心中种下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通讯员 - 袁晓文
(本文来源辛安渡街,仅代表作者观点,本客户端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