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常青花园“点单”服务:群众开口,党员跑腿!

在常青花园第三社区,一个高效的“服务流水线”正顺畅运转,居民点需求→党支部派任务→党员落实,这套模式让社区服务直抵民心。

“党支部从‘一枝独秀’发展到现在的‘十支并进’,力量大不同!”第三社区党委书记夏依自豪地介绍。通过“老带新”“村村结对”,社区培育了10个各具特色的小区党支部。更关键的是,党支部就建在居民家门口的“组团”里,居民有事随时找得到人、办得成事。

“挑人我有‘四发’标准:发现、发掘、发挥、发展人才!”兰苑村党支部书记王铁成是位“星探”。他跑遍社区,绘制出一张“文化人才地图”,网罗红色文化、非遗传承、书法、围棋等领域人才。3个月前,他精心组建的“兰苑·兰心”志愿服务队正式亮相,队员个个有绝活。

“兰苑·兰心”志愿服务队正式亮相。(通讯员供图)

81岁的胡四海,就是王铁成“挖”到的宝。这位爱收藏的老党员,讲了20多年红色故事。今年志愿服务队刚成立,恰逢有家长“点单”:想给孩子多上红色课。党支部立刻“派单”给王铁成和胡四海。

81岁的胡四海为孩子们讲述红色教育故事。

于是,每月“童心向党”活动火热开展:从长征讲到平型关大捷,在党群驿站放映《秋收起义》,胡四海的故事有了更大舞台。志愿者们巧妙引导,让孩子们从听故事者变成“小传承者”,让红色教育与志愿精神一起生根发芽。

“以前电动车乱停,老人走路都提心吊胆。现在好了,车棚建起来,整齐又安全!”桂苑村居民叶丽对新建的电动车棚赞不绝口。这个曾让居民头疼的难题,怎么解决的?靠的是“村村结对”的“梅桂之约”。

梅苑村和桂苑村同属第三社区,去年,经验丰富的“老先进”梅苑村党支部与面临小区治理困境的桂苑村党支部结成对子。桂苑村想建车棚,但缺钱、缺经验、协调难。梅苑党支部“接单”后,联动业委会立刻行动:帮忙规划、跑资金、协调施工矛盾……硬是把这个民生“微实事”办成了!

桂苑村新建车棚施工现场。

像“兰苑·兰心”和“梅桂之约”这样的故事,在第三社区10个党支部中比比皆是。

老党员、社区能人担任书记,年轻党员组成“青禾”小秘书助力。矛盾破解、政策落地既有“老经验”的温度,又有“新手段”的效率,“新老”搭配互补,精准高效服务居民需求。

快递小哥有歇脚充电需求,社区依托“蓉合共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建成“小哥驿站”。作为回馈,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变身“移动网格员”,积极投身社区治理。

邻里之间要化解漏水、噪音等小摩擦,党支部第一时间出马调解,情理并用,就地化解,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

夏依展望未来:各党支部将继续弘扬三大精神,深化“一支部一阵地、一阵地一品牌”建设,把资源和精力聚焦在群众最关心的“急难愁盼”上,让服务更精准、更温暖!


报道支持 - 常青花园社管办

文、图 - 徐卉婷

通讯员 - 曾冰雪 邓晓 

相关阅读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