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丹青映初心 两地联动续文脉——"翰墨丹青绘新篇"书画印交流展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展圆满启幕
为铭记历史、弘扬传统,以艺术之力凝聚民族精神,2025年6月17日,由武汉市东西湖区文化馆主办,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书画印协会、武汉市东西湖区书画会协办的"翰墨丹青绘新篇"书画印交流展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书画作品展,在益合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
6月28日,巡展第二站移师东西湖区文化馆,持续为公众献上文化盛宴。七十余幅佳作以笔墨回望烽火岁月,展览现场70余幅涵盖中国画、书法、篆刻的精品力作集中亮相,既是对抗战胜利80周年的深情礼赞,亦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其中多幅篆刻作品以古朴刀法镌刻抗战名言,刚劲线条间跃动着民族血性;中国画与书法创作则融合历史叙事与艺术表达,勾勒烽火中的英雄群像,书写抗战诗词的磅礴气韵,让观众在笔墨韵律中重温那段"气吞山河的壮烈历史"。
艺术对话:传统与创新的碰撞共鸣;开幕式后,两地书画家围绕"抗战精神与艺术创作融合""传统书画的当代转化"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东湖高新区艺术家的大胆创新引发关注——几幅将现代构成与水墨技法结合的主题画作,以先锋视角重构历史场景,被赞"为传统题材注入时代生命力"。
青年画家代表感慨:"与前辈同台交流,让我们更清晰看到传统与现代的衔接路径。建议增设专题研修班,为青年创作者提供系统学习机会。"研讨会上,"如何让抗战主题创作更贴近当代审美""基层书画人才培养机制"等议题成为焦点。
与会者一致认为,需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通过联展、笔会、共享资源库等方式,推动两地艺术深度融合;更要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让"翰墨丹青"不仅是艺术呈现,更成为凝聚民族精神、推动文化繁荣的纽带。
以展为媒:续写两地文化协作新篇;此次展览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展示,更是两地文化协作的生动实践。正如与会者所言:"80年光阴流转,抗战精神历久弥新;书画艺术的传承创新,更需要代代接力。"
未来两地将以常态化交流为抓手,持续开展主题创作联动、青年人才培养等工作,让传统书画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文化力量。
从益合美术馆到东西湖区文化馆,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仍在继续。以笔为剑、以墨为魂,"翰墨丹青绘新篇"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宣言——传统艺术的薪火,终将在创新与传承中,照亮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
书画作品欣赏
敖启权 书法 东湖高新区
柏纪刚 书法 东湖高新区
曹艺飞 国画 东西湖区
陈建桥 书法 东湖高新区
陈宇 书法 东西湖区
程为宏 书法 东西湖区
戴方德 国画 东西湖区
方俊 篆刻 东湖高新区
冯甘行之 书法 东湖高新区
葛振亮 书法 东湖高新区
桂建民 书法 东湖高新区
郭忠文 国画 东西湖区
何威 书法 东西湖区
何雪波 篆刻 东湖高新区
胡洪文 国画 东西湖区
胡婷 书法 东湖高新区
黄恩 书法 东西湖区
李安全 书法 东湖高新区
梁尚军 国画 东湖高新区
梁守元 书法 东湖高新区
刘光明 国画 东湖高新区
刘婷 书法 东西湖区
刘祥彬 书法 东湖高新区
刘艳媛 书法 东湖高新区
刘煜 书法 东湖高新区
卢静 书法 东湖高新区
卢雅琪 书法 东西湖
潘旭丽 书法 东西湖区
沈孟娟 国画 东湖高新区
田亮 书法 东湖高新区
田婉茹 书法 东湖高新区
王军 书法 东西湖区
王指明 国画 东西湖区
文彬彬 书法 东湖高新区
吴宇婷 书法 东湖高新区
武保金 书法 东湖高新区
肖昌耀 书法 东西湖区
熊平安 国画 东湖高新区
许宇鑫 书法 东西湖区
杨楚平 书法 东西湖区
杨亚茹 国画 东湖高新区
易新年 书法 东西湖区
易新生 书法 东西湖区
余红 篆刻 东湖高新区
张成龙 书法 东湖高新区
张春 书法 东西湖区
张春汉 国画 东湖高新区
张慢霞 书法 东湖高新区
张敏 书法 东湖高新区
张振金 书法 东湖高新区
赵红 书法 东湖高新区
赵莉 书法 东湖高新区
周骧来 书法 东湖高新区
周旭 书法 东湖高新区
邹和枚 书法 东西湖区
来源 - 武汉临空港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