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0条投诉清零!东西湖这个社区,是真有板眼

“民以食为天”,新鲜蔬菜供应既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关键小事”,但新建社区往往面临初期配套不完善的困扰。

将军路街杨柳社区也曾遭遇类似问题——商户不愿入驻、外卖不愿接单、居民买菜成了难题,而仅仅一年时间,这里就有了涵盖“吃喝玩乐教”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

这个社区究竟做对了什么,才能实现如此显著的转变?

“以前买个菜要坐三站地铁,来回折腾一个多小时,连外卖送菜都不愿接我们小区的单,如今可方便多了。”近日,记者走进将军路街杨柳社区,居民感慨一年间的变化。

2024年夏天,杨柳社区整体搬迁至地铁时代云上城后,收到了200多份关于“买菜难”的诉求单。

将军路街杨柳社区位于“地铁时代云上城”楼盘内。

群众所急就是党建所向。杨柳社区党支部迅速行动,将解决“买菜难”作为“开年第一件事”,并以此为契机深化“飘扬红纽带”党建品牌建设,切实提升服务群众实效。

这个取“杨柳”谐音的党建品牌,旨在以党组织为纽带,串联起社区、企业、商户和居民的多方力量。

党支部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由8名党员骨干组成的“菜篮子”攻坚小分队,用半个月时间走遍了整个社区。

调研发现,受小区特殊的“地铁上盖”设计影响,居民进出需要绕行近1公里的陡坡,加上商业配套不完善,形成了“出行难-客流少-商户不愿入驻”的恶性循环。

面对这一困局,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红纽带”党建引领作用。在多次招商遇阻后,党支部及时调整思路,决定采取“先解决有无,再提升品质”的渐进策略,通过兄弟社区党总支牵线搭桥,联系到了流动菜贩老郭。

刚开始老郭也很犹豫,毕竟新小区客流没有保障。杨柳社区党支部书记胡彩珍回忆说:“我们党支部三次上门做工作,不仅承诺提供场地、帮助宣传,还组织党员轮流当‘义务销售员’,终于打动了他,答应以地摊形式在社区广场试营业。”

党员志愿者们清晨就赶来帮老郭布置摊位。(通讯员供图)

菜摊每天在社区准时出摊。(通讯员供图)

开业当天,天刚蒙蒙亮,党员志愿者们就赶来帮老郭布置摊位。新鲜蔬菜刚摆好,就被闻讯赶来的居民围住了。“这芹菜真水灵!”“以后不用跑远路了!”此起彼伏的赞叹声中,老郭笑得合不拢嘴。不到两小时,第一批近百斤、包含30多个种类的蔬菜就销售一空。

寒来暑往,这个小小的菜摊每天在社区准时出摊。下雨天,党员们抢着帮老郭收摊;下雪天,居民们自发清扫摊位前的积雪。

在临时设置流动菜摊缓解居民燃眉之急后,“菜篮子”攻坚小分队通过三个月的跟踪调研发现,商户对新建社区客流量存疑是商业配套滞后的关键症结。

为此,社区创新建立“数据招商”模式,组织社区干部和党员志愿者接替整理流动菜摊运营数据:日均稳定客流256人次,节假日峰值达316人次,复购率达73%。这些精准的市场数据成为后续招商的“金钥匙”。

为增强商户信心,社区创新采用“供需对接”模式:一方面组织党员带队走访周边12家生鲜超市,并邀请商户实地考察,让商户直观感受社区消费潜力;另一方面召开2次居民代表与商户座谈会,精准收集居民需求,帮助商户优化经营策略。

社区工作人员定期上门走访引进的商户。

今年3月,经过社区党支部多方协调,近200平方米的“鲜天惠”生鲜超市顺利开业,日均接待顾客稳定在300人次左右,迅速成为社区商业新地标。

在此基础上,社区党支部联合开发商开展精准招商,先后引进“罗氏热干牛肉面”早餐店、“好药师大药房”连锁药店和“中百罗森”24小时便利店等商户。同时积极对接区教育局争取政策支持,成功引入“地铁尚诚幼儿园”,有效解决了辖区幼儿入园难题。

社区积极引进各类商户,完善配套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社区还从惠民资金以及工会经费中专项列支,在商业街周边增设了健身器材和党建文化凉亭,既美化了环境,又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

如今,社区“新宸荟”商业街已基本形成集购物、餐饮、教育、休闲于一体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据悉,杨柳社区关于“买菜难”的投诉,已从最初的200余条降至零。

杨柳社区“十五分钟生活圈”内覆盖的相关企业。

胡彩珍表示:“‘红纽带’不仅解决了买菜难,更系紧了社区的人心。我们将继续弘扬攻坚克难精神,聚焦居民关键小事,推动社区商业服务提质升级,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报道支持 - 将军路街道办事处

文 - 向江月

图 - 晏君

通讯员 - 尚潇逸 熊丁丁 朱婧

相关阅读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