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童心绘红迹 乡音颂党史活动开展

近日,额头湾社区爱心托管班迎来了一场特别的课程——蒙养中国:汉语颂党史汉字传非遗“武汉文化小传人”文化体验课。该课程以汉语和汉字为载体,巧妙地将武汉地方特色、革命历史与非遗传承相融合,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热爱家乡、铭记历史的种子。

课程首先用一段充满地方韵味的武汉话视频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熟悉的乡音拉近了孩子们与学习内容的距离,有效激发了他们对家乡武汉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视频结束后,老师顺势引导:“我们武汉有哪些特别又漂亮的建筑呀?”孩子们纷纷踊跃发言,分享他们眼中的城市地标。在孩子们初步感知城市风貌后,课程巧妙聚焦:“那在这些建筑里,哪些是见证了革命历史、有着光荣故事的呢?”通过互动问答和图片展示,孩子们开始认识和区分普通的城市建筑与承载着红色记忆的革命遗迹,如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八七会议会址、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等。

随后,课程进入了核心环节——“汉语颂党史”。老师用孩子们能理解的、充满童趣的语言,讲述了武汉在革命历史中的光辉篇章。从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到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一个个发生在孩子们脚下的城市里的英雄故事,通过老师的娓娓道来变得鲜活而亲切。孩子们专注地聆听着,小脸上写满了对家乡历史的崇敬。了解了这些革命建筑背后的故事,孩子们对它们的情感更深了。

课程最后,老师为每位小朋友分发了精心设计的武汉革命遗迹建筑简笔画图稿。孩子们拿起画笔,怀着对历史的敬意和对家乡的热爱,认真地为这些“红色地标”涂上颜色,有的还发挥想象进行了创作。一笔一画间,革命历史的印记与童真的创造力交织在一起,完成了对城市红色记忆的独特“传承”。

此次活动将方言魅力、建筑认知、党史学习教育与艺术创作融为一体,不仅让孩子们在乡音中感受了文化认同,在认识家乡建筑中学习了革命历史,更通过亲手描绘,将“红色基因”和“非遗传承”的意识内化于心。蒙养中国项目将持续探索创新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培育有文化自信、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小主人。

通讯员 - 蒲荟琰 

(本文来源吴家山街道,仅代表作者观点,本客户端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相关阅读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