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人到328人,居民为啥抢着加入?
从清理小区积水到组建志愿巡逻队,从解决停车难题到开设银龄课堂,在将军路街熊家墩社区的居民们惊喜地发现,身边的变化越来越多。
这一切的改变,源于社区创新打造的“梦栖宏图”党建品牌:通过“红心共话事”议事平台,居民可以随时反映问题;通过“宏图先锋队”,党员带头解决难题,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近日,记者走进宏图里小区,清晨的阳光洒在步道上,65岁的老党员李卫国正仔细地为宠物卫生箱补充清洁袋。“最初居民们大多旁观,现在连小朋友都会主动提醒家长要文明养犬。”老李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是“宏图先锋队”服务民生的一幕。这支队伍的诞生,源自社区党总支在深入走访调研中发现的民生难题。面对辖区面积大、人员结构复杂的实际情况,30余名党员主动请战,组建起社区首支志愿服务队。
“宏图先锋队”建立“党员包片”网格化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早巡夜访”,形成“收集-梳理-解决-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
社区常态化巡查问题并及时整改。
社区副书记陈卓介绍,“宏图先锋队”服务内容已从初期的环境卫生、文明劝导等基础项目,拓展至助老服务、安全巡查、便民维修等12类48项具体内容。今年以来累计解决居民反映各类问题237件,夜间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率达100%。
看得见的变化赢得了居民真心点赞,不少居民开始主动询问:“我能加入志愿服务队吗?”
香港置地小区物业也主动联系社区,希望成立志愿服务队。在“宏图先锋队”的悉心指导下,“置爱微光”志愿服务分队于2022年正式成立。
“我们不是简单地复制,而是在学习先锋队精神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自己小区的服务模式。”“置爱微光”队长张正祥介绍,他们不仅传承了先锋队的服务理念,更结合小区特色创新开展“图书漂流”“邻里帮帮团”等特色项目。
陈卓深有感触地说:“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最为珍贵。宏图先锋队就像一颗火种,点燃了整个社区的志愿服务热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社区志愿者总数已从最初的18人发展到328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突破10万小时。
“红色安全帽”小分队常态化巡查工业园。
多方联动绘就熊家墩社区治理新画卷。
在熊家墩社区,志愿精神正在绽放出绚丽的花朵:退休教师们组建了“银龄课堂”,年轻妈妈们成立了“亲子环保团”,商户们自发组织“爱心早餐”……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以前一到放学时间,接送孩子的车和回家的车全堵在幼儿园门口,喇叭声不断,孩子们穿行其中,看着就揪心!”家住天纵·半岛蓝湾二期的李阿姨说起小区曾经的交通乱象仍心有余悸。
过去,该小区曾面临“一门困局”:仅开放南门,导致所有车辆在小区内单向循环,特别是幼儿园路段成为交通堵点和安全隐患点。与此同时,被垃圾转运站“封印”的东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让邻近楼栋居民饱受异味困扰。
面对这一情形,熊家墩社区党总支迅速启动“红心共话事”民主协商机制。陈卓介绍:“‘红心共话事’是社区创新打造的党建品牌,目前由20余名党员骨干和社区德高望重的‘意见领袖’组成,专门搭建居民沟通平台,化解矛盾纠纷。”
社区搭建“红心共话事”议事协商新平台,调动居民深度参与社区治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党员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一时间组织动员小区居民参与民主协商。通过“楼栋代表制”,每栋楼推选3名代表参与议事,确保各方诉求都能得到充分表达。
党员代表们主动认领任务,既当“民情调研员”挨家挨户收集意见,又做“方案设计师”牵头制定解决方案,先后组织5次专题协商会。党员代表张师傅回忆:“那段时间我们天天上门走访,光意见表就收了500多份。”
“刚开始居民们意见分歧很大。”陈卓说,“有家长坚持要立即开放东门,而四栋居民则强烈反对。”通过“红心共话事”平台,各方代表坐下来理性沟通:党员代表提出分时段开放方案,物业公司承诺加大保洁频次,环卫部门调整清运路线。
经过三轮修改完善,最终形成“双门分流+垃圾清运”的优化方案:社会车辆实行“东进南出”的循环模式,成功避开幼儿园路段;垃圾转运站改为分布式垃圾桶,清运路线调整至居民较少的南门区域,并确保每日两次定时清运。方案最终获得99%以上居民认可。
如今,小区不仅实现人车分流的安全升级,更完成环境品质的蝶变。居民王先生高兴地说:“现在早晚高峰不堵了,楼道里再也闻不到异味,这才是宜居社区的样子。”
小区内新建电动车停车棚极大方便了居民车辆停放的问题 。
据悉,“红心共话事”平台运行以来,社区、派出所、物业、居民四方共商共议,先后联动各部门解决天纵一、三、四期垃圾转运、电动车停车难充电难、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等相关问题,新建电动车棚16处,排除消防安全隐患306起,入户调解邻里间因房屋漏水、乱堆放杂物、养犬等问题引起的矛盾纠纷152起,调解成功率达99%。
报道支持 - 将军路街道办事处
文 - 向江月
图 - 晏君
通讯员 - 熊丁丁 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