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汉派服装”在东西湖抱团出海
7月8日下午,将军路街翼翱科技园会议室内,一场没有T台却关乎“汉派服装”未来的战略会议正在进行。
这场由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武汉市服装行业协会联合发起的“武汉服装行业出海联盟”成立大会,吸引了80余家服装企业现场签约。
“武汉服装行业出海联盟”成立大会。
“货得‘活’到全球!”
“同样一条连衣裙,在海外市场的售价往往能比国内高3-5倍,但企业却不知道如何出海。”武汉悦海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文的这句话,道出了汉派服装企业面临的共同困境。
罗文的创业故事正是汉派服装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学徒做起的他,2010年在将军路街道创办工厂,距离此次联盟成立大会会场不到5公里,专攻品牌女装生产。工厂鼎盛时期厂房面积超1万平方米,员工超800人,年销量超150万件,但是近年来,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工厂年销量锐减至30万件。
“我们之前试水俄罗斯、东南亚市场时效果并不理想。”罗文在分享会上坦言。
会议现场,速卖通平台通过大数据给出专业的市场分析,解答了他的困扰。罗文了解到:美国消费者偏爱功能性面料,欧洲市场重视环保认证,而东南亚则对传统刺绣情有独钟。这些精准的市场洞察,为汉派服装出海提供了重要参考。
协会会长张传保现场分享成功实践。2014年,他的企业从淘宝小店起步时日均仅3单,到2023年,跨境电商业务占比突破63%。其中,“小单快反”的创新模式和数据驱动的选品策略发挥了关键作用。
“以前接单靠经验,现在有数据说话了。”罗文深有感触地说,参加本次联盟的意义,提供了实用的案例经验,对接了有效的渠道资源,更促成了潜在的合作。
“过去总说‘货到汉口活’,但现在,我们的货得‘活’到全球。”联盟发起人之一、武汉市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李东风的一席话,道出了联盟成立的意义。
“打造汉派服装出海新码头”
转型的决心有了,但具体该如何实施?
作为武汉市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罗文进一步解释,联盟成立选址东西湖区正是看中了该区域的产业集聚优势。
“仅将军路街道就聚集了100多家服装企业,形成了产业集群,为出海联盟奠定了坚实基础。”
“跨境电商时代,单打独斗已成过去式。”湖北省电子商务行业协会会长闫顺山在现场对比分析中指出,相比国内市场30%-40%的高退货率,跨境电商退货率仅为5%-8%;在资金周转方面,海外市场7-15天的回款周期也远快于国内的30-60天。
不过他也特别强调,武汉企业必须找准自身定位。“虽然我们的生产成本比汉川、广州高出15%-20%,但在设计研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闫顺山建议,“只有通过抱团发展,才能将这些分散的优势转化为整体竞争力。”
这一建议与政府扶持政策形成呼应。武汉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随即公布了具体支持措施:对跨境电商产业园和年出口额达标企业,将在租金减免、物流补贴、专业培训等方面给予阶梯式扶持。这套政策“组合拳”将为汉派服装企业出海构筑了坚实的后盾。
联盟的成立并非简单形式组合,而是要建立一套深度协同机制。首先解决供应链稳定问题。“外贸卖家最怕供应商频繁更换,我们要求会员企业必须建立3-6个月的稳定采购计划。”李东风介绍。这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正是“抱团出海”的精髓与底气。
值得一提的是,翼翱科技园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成为联盟成立的理想选址:园区周边聚集了上百家服装加工厂,形成完整产业带。园区内已入驻10余家跨境电商运营和数字营销企业,具备形成“服装工厂+跨境服务商”产业闭环的突出优势。
作为联盟副秘书长,翼翱科技园总经理李芸积极推动联盟建设,主动对接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资源,促进多方合作。她表示,将定期举办行业沙龙和资源路演,促进服装厂商与跨境电商服务商深度合作,从“单打独斗”转变为“舰队作战”,书写出海新故事。
翼翱科技园出海咨询电话:18607117422
报道支持 - 将军路街道办事处
文 - 向江月
图 - 金齐天
通讯员 - 熊丁丁 李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