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超200000小时,东西湖这支救援支队太牛了!
近日,夏日的汉江边,孩童的欢笑与浪花一同跳跃。张树华的目光却如雷达般扫过水面,手中的扩音器突然响起:“家长请看好孩子!危险区域请勿靠近!”这位64岁的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临空港支队队长,已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发出这样的警示。有人嫌他“煞风景”,他却依然执着:“生命经不起侥幸。”
张树华是东西湖区慈惠街慈惠墩的居民。退休之后,他本可以在家安享悠闲的晚年生活,却因目睹家门口汉江边因意外溺水悲剧频发,内心无法平静。2020年9月5日,一场庄严而神圣的授旗仪式在汉江边举行。从那一刻起,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临空港支队正式宣告成立,开启了他们守护生命的征程。
队长张树华(左二)传授救援经验。
最初,志愿队由几位热爱游泳的居民发起组建。他们将工作重心聚焦于防溺水宣传劝导与救援行动,巡逻范围设定在汉江江堤下的年丰码头沿线。通过多次参与救援行动,队员们纷纷发现,“预防”也很重要。
这两年,救援队开始“转型”,从水上救援向防溺水教育延伸,致力于提高人们防溺水意识和自保技能。今年7月初,临空港支队走进将军路街举办的奥园生活圈“多元融合・乐活奥园”商圈联动展销活动现场,一场“理论+实操+互动”的急救课堂点燃了市民热情,实景演练让急救技能变得可触可感。
每年暑假,他们都会走进各个街道、社区,开展“防溺水知识”课堂,通过各种形式向小朋友们展示了防溺水的相关安全常识、防溺技能和救援知识。截至目前,临空港支队共服务区里培训100余次,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数超200000时,人均开展志愿服务时数2190时。
慈惠街防溺水宣传进校园。
张树华告诉记者,临空港支队形成了“黄金三角”传承结构:60岁以上的资深队员负责研判水域风险,40-50岁骨干专注技术指导,青年队员则精通装备操作。如今,近300人的微信群连接起20岁青年与60岁长者,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因为一颗爱心汇聚到了一起。
文、图 - 徐卉婷
实习生 - 陈怡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