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晒着太阳把钱赚,东西湖这个社区真会玩!

“哇噻!这村子也太会玩了吧!”刚踏上一条会“发光”还会“讲课”的神奇步道,游客张雅琴眼睛瞬间亮了,忍不住掏出手机狂拍,“这哪是摘桃?简直是科幻农场一日游!”

近日,记者走进东西湖区辛安渡街东风社区的武汉方源黄桃王采摘基地,眼前的景象让人惊叹:头顶的凉亭在阳光下“偷偷”发电,休息区的桌椅自带“续命”充电宝,五彩风车树在风中跳着欢快的舞蹈。

传统采摘园摇身一变,成了炫酷拉风的“东西湖区农村新能源研学科普基地”,科技感爆棚,创意值满分!


党员“三顾茅庐” 桃园“来电”了!


时间倒回三个月前,桃园主人李志鹏可没这么开心。

今年3月,国家电网湖北公司将东风社区选为武汉市首个农村能源革命推广试验地,先行建设光伏发电项目。

社区副书记朱崇勇第一时间带着改装蓝图找上门时,李志鹏正忙着给桃树疏果,头也不抬地摆手:“不行不行!春耕正忙,工人进进出出伤了我的桃树咋办?设备影响果子长大咋办?最要命的是,五月是摘桃旺季,耽误了生意谁赔?”他眉头紧皱,手里的剪刀“咔嚓”一声剪下一根枝条,仿佛在表达坚决。

朱崇勇没打退堂鼓。第二天一大早,他带着一份详细的施工方案又来了:“您看,光伏板只装在步道和休息区,绝对不碰桃树;施工时间全安排在清晨6点到8点和傍晚5点后,保证不影响游客。”李志鹏将信将疑:“说得轻巧,万一出岔子呢?”

第三次上门时,朱崇勇拍着胸脯保证:“施工包在我身上,如果影响您的生意,我们照价赔偿损失!”诚意满满,李志鹏终于松了口:“那……试试?”

今年三月底,桃园顺利启动“绿色能源革命”。

桃园里的风力发电风车。

记者采访时,李志鹏笑得比熟透的黄桃还甜: “以前游客来,摘完桃子就走了。现在可不一样!看稀奇、玩科技、拍美照,桃园里处处是惊喜,体验感拉满,游客数量噌噌地涨!现在周末游客量同比增长30%,收入同比去年多了20万元,幸亏社区带我们搭上了‘新能源+农旅’快车!”

不仅如此,黄桃园每月还能节约几百元电费。

采收季,桃园黄桃大丰收。


90后VS老观念 屋顶秒变“提款机”!


同样的喜悦在豫迁村14号楼顶闪闪发光。

居民崔汉华指着自家屋顶的光伏板,乐呵呵地说:“瞧!这是42块‘金瓦片’!以前屋顶就晒晒稻谷,现在不光遮风挡雨,每年还能‘躺赚’近2000块租金!”

屋顶光伏发电。(社区供图)

和崔汉华一样,村里首批34户居民和村委会的屋顶,都穿上了锃亮的“光伏外衣”,闲置屋顶瞬间化身“提款机”。

这“屋顶生金”的好事在推广之初,可不是一帆风顺。

起初,不少居民心里犯嘀咕。思想传统的老李表示:“屋顶装板子,坏了风水咋办?”

90后党员程驰接下了说服老李的“任务”。他没少往老李家跑,不聊大道理,先唠家常。摸清了老李的担忧,他干脆来了招“眼见为实”——拉着老李去已装好的邻居家“看样板间”。“您看,一点也不破坏房子,一点也不影响住家,用电更便宜,还有实实在在的租金收入!”

几番软磨硬泡加成功案例“洗脑”,老李心里的冰疙瘩终于化了。

党员程驰和村民沟通谈心。

在安装了两三户后,社区又发现新问题:光伏板支架过高,可能影响居民进出,光伏板边缘留空,下雨天可能积水。

发现问题,那就解决问题。社区立即组织党员突击队,联系施工方。经过反复测量试验,最终将支架高度调整至最佳状态,光伏板面积也在可移动范围内作了调整。目前,全村有50户楼顶安装了光伏板。

如今东风社区的新能源“家底”有多厚?分布式光伏、沼气发电、田间“大风车”……各种绿电齐上阵,居民大大节省电费并能赚租金,辖区企业每年额外收益达70万元,拉动采摘休闲业效果显著,且全村年减少碳排放1161吨。

屋顶上一排排光伏发电板为村里带来收益。

记者漫步东风社区,在阳光与科技的画笔下,一幅“零碳”新画卷正徐徐打开:崭新的充电桩像卫兵列队站岗,光伏路灯在傍晚次第亮起温柔的光,共享农机超市里“钢铁侠”们随时待命奔赴田野,光伏健身长廊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东风社区党支部书记管琳曦信心满满地说:“我们正撸起袖子加油干!弘扬三大精神,用好‘党建+N’融合法宝,把‘光伏+农业’、‘数字+养殖’这些新玩法玩得更溜!目标就一个——让东风社区成为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绿意浓的‘零碳’明星村,打造一个农村能源革命样板!”

报道支持 - 辛安渡街道办事处

文、图 - 徐佳宝

通讯员 - 鲁同成


相关阅读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