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这个产业园,专门孵化“未来”!
日前,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关于公布2024年度新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新备案省级众创空间的通知》,其中东西湖区武汉翼翱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的翼翱科技园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近日
记者专程走进翼翱科技园区
真切感受创新激情与昂扬斗志
园区孵化下的成长样本
开放式办公区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程序员们专注地编写代码;一旁的直播室内,主播正生动演示着公司产品,运营团队实时监测数据流量——这是武汉小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荷网络”)日常的工作场景。
“大家憋着一股劲,就想做出更出色的产品。”总经理陈建华说。
这家入驻园区近三年的企业,已从3人的初创团队成长为拥有2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的行业新锐,实现了从蹒跚学步到稳健奔跑的蜕变。
“最初,虽怀揣着技术梦想,但面临着场地、资金、市场等难题。”陈建华回忆道。翼翱科技园提供的办公空间和配套服务成为关键转折点,“走进园区的那一刻,我们知道创业真正开始了。”更重要的支持来自资金对接,园区协助其获得政府创业扶持资金,并引荐投资机构,“没有这些帮助,我们可能走不到今天。”
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人才是企业核心。
“园区定期组织的招聘会和培训课程,让我们能精准引进并培养人才。”陈建华介绍。如今团队已拥有4项专利技术,业务从单一软件开发扩展到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数字解决方案。其打造的数字化运营系统,已服务伊蔻干洗全国近7000家门店,实现从库存管理到会员运营的全流程数字化,助力客户运营效率提升。
“干洗行业的成功让我们看到数字化改造传统服务的潜力。”陈建华透露,公司正将经验复制到家政和养老领域,开发智能调度管理系统。通过算法优化服务流程、整合资源,目前已与多家机构达成合作意向。“未来三年,我们希望成为生活服务数字化领域的标杆企业。”
小荷网络的程序员们正在专注地编写代码。
翼翱科技园运营总监李芸表示:“小荷网络正是园区‘孵化+加速’模式的典范。我们不仅提供空间,更构建包括政策、融资、技术、人才、市场在内的全周期服务体系。”据统计,园区已培育12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准高企,帮助企业申请专利、软著等245件,涵盖发明、实用新型、集成电路等多个领域。在数字化浪潮下,这里正成为区域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
省级孵化器的实力密码
“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新的起点。”李芸高兴地说道。成功获得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标志着其孵化服务能力获得政府高度认可。作为东西湖区重点产业孵化平台,该园区已发展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
翼翱科技园为园区企业提供便捷的创业与生活服务。
翼翱科技园位于将军路街武汉客厅,总面积达35000平方米,构建了“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目前园区已吸引100余家优质企业入驻,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数字孪生、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
园区创新推出“免费入孵+陪跑孵化”模式,并设立500万元种子基金。数据显示,园区已投资6个优质项目,总投资额272万元,带动大学生创业就业超100人。“我们不仅要引才,更要育才、留才。”李芸强调。
产学研合作是园区另一大特色。通过与武汉20所高校深度对接,园区已完成6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总金额324万元。这种“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模式,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有机衔接。
在国际化布局上,翼翱科技园同样动作频频。一方面引进西门子、浪潮等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工业智联矩阵;另一方面重点发展跨境电商,已成立武汉市跨境电商协会江北联络处,计划引入亚马逊、eBay等国际平台。
翼翱科技园已发展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
“我们正在推动某中亚地区唯一全平台承销中国货的平台中国运营总部落户,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中亚市场。”李芸透露。
面向未来,翼翱科技园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蓝图:到2028年实现营收5亿元-10亿元,建设成为湖北省首个集国际交流、经贸合作、技术转移、企业孵化、人才培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武汉对外合作的桥头堡,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李芸充满信心地表示。
创新服务 赋能发展
近年来,东西湖区以创新服务赋能企业发展,构建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通过“一网通办+容缺受理”机制和“承诺制+标准地”改革,实现企业注册“零跑腿”、项目落地“加速度”。
在资金支持方面,提供最高500万元落户奖励及租金补贴;人才服务上,配套安居补贴、子女入学等政策,打造“15分钟服务圈”。
将军路街道立足区域发展实际,为园区提供政策扶持、资源对接与服务保障,从租金补贴、融资牵线到走访解困,全方位助力其成长为区域经济新引擎。
由区领导牵头成立重点项目服务专班,投入专项资金推进园区数字化改造和配套升级。一系列创新举措展现了东西湖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行动力。
报道支持 - 将军路街道办事处
文、图 - 黄柳 东西湖融媒图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