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边角料”蝶变!看东西湖这些地方大变身

“以前这门口的车辆都乱停乱放,行人走进地铁站都困难,你看现在,有了这个停车场后,路面整齐有序,进出方便多了!”在地铁二号线常青花园站E出入口,换乘地铁上班的市民黄女士为非机动车停车场点赞。 

今年以来,东西湖区10块城市闲置地块按照“一地一策”“一地一景”进行环境整治,提档升级变身停车场、休闲绿地或口袋公园颜值焕新,成为市民家门口的“小确幸”。

在常青花园站E出入口隔壁,记者看到,这个非机动车停车场大概有400平方米,里面停满了自行车和电动车,还配了2个充电柜、2个监控摄像头和近40个电动车充电口。

闲置地变身停车场。

进来停车、取车的市民络绎不绝,“弯进来停好车,再走去乘地铁,全程不到一分钟,既不担心会丢车子,还能在这里充电,我们觉得特别方便。”停车的市民给予了一致好评。

门前三包督导员维护停车秩序。

常青花园城市管理执法队市政专班副队长王诚介绍,这块地本是一块闲置地,考虑到地铁口停车秩序混乱,影响市民出行且存在安全隐患,经多方商议后,决定把此地块改造成非机动车停车场,随后进行土地平整、修建围挡、增添各类设施,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

“没有停车场前,我们管理很困难,经常要把随意乱停占道的车辆搬来搬去,现在,在地铁站门口安排了门前三包督导员,引导市民将车辆停入停车场,市民都十分配合。后期,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车棚等硬件设施。” 

“出门入园,抬头见绿!家门口的这个小游园越来越火了,是附近居民每日必打卡的地方!”

在新城十一路以东,恒大嘉园四期西侧,一座以蓝色鲸鱼为设计灵感的“林荫游园”深受居民喜爱,园内空间宽敞、植被葱郁、设施完善,傍晚时分,孩子们在秋千和跷跷板上嬉戏玩耍,老人们利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居民们在家门口亲近自然,享受休闲时光。 

林荫游园深受居民喜爱。(资料图)

“这里以前是一片7000多平方米的闲置地,当时垃圾堆积、杂草丛生,还有居民在这种菜、倾倒建筑垃圾。”径河街综合执法中心相关负责人黄卿介绍,这块脏乱差的闲置地影响了周边小区的整体环境,让居民们头疼不已。

区城管执法局、径河街联合各相关部门,在和居民代表充分商议后,决定将这里改造成小游园,紧接着清理杂物、铲除杂草、平整土地、施工改造……历时20天,今年3月,“林荫游园”正式开放,这块城市“边角料”华丽变身,成为了“居民打卡地”。

类似“小更新”“微改造”

在东西湖各处可见

码头潭轻轨站附近,一处7000平方米的闲置地块变身休闲地;

码头潭轻轨站附近,“闲置地”变身“休闲地”(资料图)

走马岭街紧邻走集镇社区居民区,4700平方米的废弃施工项目部变身口袋公园;

闲置地变身口袋公园 (资料图)

位于107国道与武荆高速出入口的一处废弃加油站,经过改造后,昔日尘土飞扬变身勃勃翠绿,伴着彩绘涂鸦的点缀,一幅美好画卷刷新城市窗口颜值;

废弃加油站变身城市景观。 (资料图)

将军路街一处废弃的厂房院落改造成姑李路八峰停车场,周边老旧小区居民的停车难题得到缓解。

姑李路八峰停车场

……

“每一处改造,我们都进行了摸底调查,根据闲置地块特点和周边居民的需求,制定符合实际的改造方案。”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改造中,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广泛收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和期望。

“变‘闲置存量’为‘优质增量’,我们将着眼居民生活圈,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继续盘活闲置地块资源。”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空间释放、景观提升、功能注入等举措打造受市民喜爱和极具活力的城市空间,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报道支持 - 东西湖区城市管理执法局

文、图 - 杨倩 东西湖融媒图片资料库 部分图由通讯员提供

通讯员 - 汪玉平

相关阅读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