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95后” “新农人” 有点田 有点甜!


“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左手拿奶瓶,右手摘葡萄。”

“95后”返乡新农人、慈惠街葡桃乐葡萄种植园园主丁恒开心地向记者“炫耀”自己的新身份。

近日,葡桃乐葡萄种植园的夏黑葡萄和阳光玫瑰纷纷上市。记者走进葡萄大棚,一股热浪迎面扑来,“现在棚内温度接近40℃。”他一边观察葡萄的长势,一边剪下几串成熟的葡萄。

坐落在东西湖区慈惠街蔡家社区的葡桃乐葡萄种植园,占地15亩,园主是95后的丁恒和他的爱人。

“我们是参加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班认识的。”提起和爱人的相遇,丁恒开心地分享他们的爱情故事,“她坐在教室的角落里,认真听着老师讲解农业知识,眼神中充满了对土地的热爱。”

“现在愿意从事农业领域的女孩可不多哦。”丁恒被她的专注和认真所吸引,主动走过去和她交流。

“起初,我们只是简单地交流了一些关于农业的看法和经验,但慢慢地,发现我们有很多共同话题。”丁恒的爱人微笑着补充:“他谈起葡萄种植时的热情和专业,让我深感敬佩。我们一起讨论如何提高葡萄的产量和质量,如何更好地在乡村扎根和发展。那些日子,我们成了彼此最亲近的朋友。”

短暂的培训结束后,双方回到了各自的家乡,但一直保持联系,最终两人决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丁恒是慈惠本地人,走上种葡萄的路,是被父亲拉“入伙”的。

回忆起刚接手葡萄园的时候,他也栽过跟头,听说阳光玫瑰可以卖个好价钱,立刻跟风试种。在选种上投入大量的资金,药、肥都用最好最贵的,按照葡萄种苗卖家传授的方法来种。可是,葡萄在生长过程中,树叶发黄,不知是缺铁、缺镁,还是患病,结果那一年,葡萄个头不大,产量也不大,口感也和市面上卖的相差甚远。

为了种出优质的葡萄,丁恒积极外出参加各种葡萄种植技术培训班,并虚心向农科专家请教。除了外出学习,其余时间,他都扎在葡萄园里,一边虚心接受父亲传授的种植技术,一边自己揣摩试验。几年摸爬滚打下来,终于,葡萄的产量和品质都上来了。

怎么吸引客流?丁恒要走出和父辈不一样的路。

喜欢刷短视频的他,利用网络直播、网络团购等新售卖方式推广自家的葡萄,并经常在村湾里直播或拍摄美景、美食,吸引了很多粉丝,不仅让自家的葡萄更火了,也让更多人了解慈惠,不少网友表示真羡慕他“住村里,有点田”的生活。

在创业过程中,丁恒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慈惠街为他这样的青年创业者提供了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慈惠街农业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团队对他的葡萄园进行技术指导。此外,慈惠街还积极为他搭建销售平台,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农产品展销会,帮助他扩大销售渠道。如今,丁恒15亩的葡萄园一年可创收30万元左右。

双喜临门,他们小两口上个月又收获了爱的结晶,晋级为宝爸宝妈。“我们的日子一定会和葡萄一样,越来越甜。”夫妻俩凭借着精益求精做事业的劲头,深耕乡村沃土,收获“甜蜜果”。

“希望能带动更多有理想、有技术的年轻人投身农业发展。”丁恒告诉记者,作为一名“95后新农人”,要打开更广阔的天地,注入更多新业态,让乡村成为城里人的“诗和远方”。


报道支持 - 慈惠街蔡家社区

文 - 徐卉婷

图 - 徐佳宝

通讯员 - 林思雨 丁茹洁

相关阅读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