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好最后一班岗!他用41年的坚守筑牢“安全堤”
7月22日上午11点,最高气温突破37℃,东风垸堤上,炎炎烈日刺得人睁不开眼,滚滚热浪扑面而来,吹来的风也变成了“火”风。
“今天天气炎热,大家在巡堤的时候也要做好降温工作,防止中暑。”东山河道堤防管理所所长孙建农一边进行沿堤巡查,一边嘱咐巡堤人员做好防暑降温,没过一会,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
从业41年 他熟悉大堤上的一草一木
从6月27日,府河突破设防水位以来,孙建农已经在大堤上坚守了近30天,吃住皆在堤防所,因为明年就要退休了,这也是他参与防汛的最后一个年头。
孙建农(左)进行沿堤巡查。
“你看,东西湖围堤38+000公里—43+000公里,都是我参与建设的。”1983年,18岁的孙建农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堤防施工员,先后参与过东西湖围堤、汉江干堤的加固工程建设。
2009年,孙建农调入东山河道堤防管理所,负责东西湖围堤29十000公里—55十000公里,东风垸堤0十000公里—11十150公里的日常维护管理以及防汛工作。
“当时东西湖围堤经过多次升级工程,防汛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条件依然很艰苦。”孙建农介绍,当时防汛时还没有专门搭建的值守点,大家用几根竹竿加上雨布,便算是哨棚了,有些堤防段缺乏行车条件,只有骑自行车或者步行才能到达。
“条件很艰苦,但是大家心很齐,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大堤守护好。”为了做好夜间沿线巡查工作,当时孙建农下午早早在食堂吃完饭,便骑着自行车出去巡查了,沿路巡堤查看,37.15公里的路程转下来,往往天已经亮了。
数次汛期大考 他始终坚守在防汛一线
2010年,孙建农主导参与了东风垸堤的加高抬厚工程,全面提升了东风垸堤的防汛能力,这也为2016年的防汛大考打下了基础。
2016年,因连续强降雨,府河达到历史最高水位,防汛形势十分紧张。孙建农72个日夜坚守在堤上,37.15公里长的堤防,每天都要巡查三遍,身上满是泥水、汗水。
府河水位超过30米后,东风垸堤出现了局部溃堤,但依托前期改造打下的基础,经过20小时的紧急抢险后,险情得到及时的处理,未发生更大灾害。
2020年,东风垸堤再次迎来大考,当年7月17日13时,东西湖防汛应急响应由II级提升至I级,府河迎来历史第二高水位,东风垸堤多处出现管涌险情。
“我们很多防汛人员,不但是巡堤人,也是筑堤人,对东风垸堤非常了解。”孙建农在垸堤上组织进行险情处理,“从1968年起,东风垸堤经历了多次修筑、加固,现在不少防汛人员都是当年修筑加固工程的参与者,因此从险情上报到专家现场勘测不到30分钟,整个险情处理只用了4个半小时,平安度过了当年的汛期。”
随后3年里,孙建农又带领大家进行了东风垸堤的除险加固,进一步提升防汛能力。结合30多年的堤防管理经验,对穿堤涵闸、在建工程、护岸护坡等防汛措施逐项细化、实化,对涉堤“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各类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清理,并坚持通过防汛演练全面提升防汛应对能力。
今年6月底,持续强降雨,府河水位迅速超设防、超警戒,防汛形势严峻。孙建农立即组织人员清理护岸护坡杂草,清理闸前漂浮物,检查防汛备料,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不断加强堤防巡查巡逻工作。
在重要点位进行检查。
风雨中出现疑似险情,孙建农二话不说,直接踩到泥里,用手探摸隐患点,并向岸边同事反馈情况,嗓子哑了,就用手势比划。直到晚上12点,确定险情排除,他又继续赶往下一站巡查。
“东风垸堤是东西湖最重要的民垸堤防,保护着我区水产养殖基地,意义重大。”直至7月24日上午11点,府河水位退至警戒水位以下,孙建农已经在大堤上坚守了近30天,“将继续站好退休前最后一班岗,坚守一线,筑牢‘安全堤’,守护好东西湖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报道支持 - 区水务和湖泊局
文 - 王露
图 - 李义武
通讯员 - 张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