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沟镇街这样筑牢防汛“安全堤”
每小时巡堤一次,皮肤晒得通红,衣服汗湿能拧出水……连日来,汉江水高位缓退,但防汛形势仍不容松懈。在汉江干堤新沟镇街防守堤段,巡堤查险人员随处可见,他们顶着烈日、扛着高温,毫不松懈地坚守堤坝。
7月23日,东西湖最高气温达38℃,热浪滚滚,记者高温下探访防汛一线,切身感受巡堤人的艰辛。
“青”尽全力 退水不退“防”
上午10时许,记者站在没有任何遮挡物的汉江大堤上,炙热的阳光直射地面。在汉江堤新沟段1号棚防汛值守点,来自红岭社区的两名志愿者周高峰、张力拿着铁锹拄着棍,准备开始新一轮的巡堤查险工作。“我们每隔1小时对责任段巡查一遍,主要负责桩号62+400--63+500区域的巡堤查险排险工作。”周高峰在现场一边巡堤一边向记者介绍。
步行1公里,平时正常行走可能只需要10-15分钟左右。可巡堤队员们在坡面上停停走走、边走边查,记者计时发现,一公里的路程用时近35分钟。仅仅走了不到一百米,记者身上的衣服已经完全湿透。“我们尽量都把脸挡好,防止晒伤。”周高峰一边提醒记者做好防晒,一边叮嘱着队员“仔细一点”。“虽然水位有所下降,还是一定要拨开草地认真查看地表……”大家采用铁锹拨、上脚踩、弯腰看等方式检查有无安全隐患,一步一步,认真巡完每一寸大堤。周高峰说:“巡堤工作马虎不得,我们一定坚守到底,做到‘水不退、人不撤’。”
据了解,自7月1日武汉市防汛Ⅳ级响应提升至Ⅲ级以来,街道按照“防汛带班领导-督查责任领导-哨棚哨长-带班人-巡堤责任单位”的体系,以20人为一班对汉江堤新沟段和汉北河堤新沟段共7个哨棚进行24小时“三班倒”无间断式巡堤查险。
“我们还有一支由35岁以下的26名青年组成的‘青年突击队’,大家都是主动请缨参加每天的巡堤查险,是我们防汛工作的重要力量。”街道区域发展办(农办)的魏浩峰告诉记者。
离开1号棚防汛值守点,记者沿着堤坝驱车前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蓝白色的“集装箱”,这是街道在大堤上搭设的临时值守板房,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党员群众一直值守在此,为的就是做好对汉江堤新沟段和汉北河堤新沟段等关键区域的巡查排险工作。
“以老带新” 筑牢“安全堤”
“要仔细看草下面有没有水迹,特别是踩过的地方,是不是发泡发软。”上午11时,在61+400--62+400的2号棚防汛值守点,60岁的郭汉华正在叮嘱年轻队员。
郭汉华是一位已经工作42年,即将在三个月后退休,有多次防汛巡堤经验的“老员工”。自公司接到防汛上堤任务后,不管白天还是黑夜,郭汉华都准时准点到达岗位、认认真真巡堤查险。有人劝他说:“你年龄大了,晚上出行不安全,你就不要值守夜班了。”可郭汉华说道:“夜间防汛照上不可,大家伙都很辛苦,昼夜奋战,我不能拖大家的后腿,我是一名老党员,要起到带头作用。”
“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晚上堤边巡查时一定要穿防滑雨靴。晚上视线不好,最好拿上一根竹竿和手电筒,探查草丛里是否存在渗水等险情,还可以及时规避蛇虫咬伤的危险。”说罢,郭汉华穿戴好装备,带着队员许兴,沿堤坡开始巡堤查险,他拿着铁锹,一寸一寸地认真检查水口险段区域的土地,细心观察堤坡是否存在潜在的脱坡、裂缝等现象。在1个小时的巡查过程中,每到一处,他都仔细看、认真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任何一个险段,并对巡堤情况作详实记录,反复比较查看是否有异常现象发生。“防汛无小事,责任大于天,一个小小的渗水点都是重大的安全隐患。只有巡堤时细心细致、注重细节,才能发现问题。”郭汉华说。
夜间巡堤(通讯员提供)
老少一趟巡查下来,并未发现险情。“虽说今天无险情,是件好事,但还是绝不能掉以轻心。”郭汉华笑着说。
“明白!我明天还会来,接着守,直到防汛结束。”21岁刚毕业的大学生许兴回应道。
“我们以老带新开展巡堤查险,就是让大家在实战中掌握防汛技能,增强防汛安全意识,这样一代代接力下去。”魏浩峰说道。
炽热的阳光考验着每一个防汛人的意志和毅力。新沟镇街相关负责人介绍,还有许许多多干群坚守在防汛一线,仍在用坚定的步伐和辛勤的汗水,筑牢防汛“安全堤”。
报道支持 - 新沟镇街道办事处
文 - 黄柳
图 - 李义武
通讯员 - 李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