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网谷:一域勇争先

产因城而聚,城因产而兴。城市没有产业做支撑,建设再漂亮也只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做依托,发展再高端也只能“空转”。

近年来,产城融合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必须要让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融合,从而“以产促城、以城兴产”。

东西湖泛金银湖地区正在形成总部经济集中、生态环境优美、生活宜居舒适的“三生”融合示范之城。

“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2023年以来,省委多次部署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发展方式,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生长性。

这标志着,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在经历了劳动密集的1.0时代、产业主导的2.0时代、创新突破的3.0时代后,向着产城“双集中”高质量发展的4.0时代大步进发。

作为毗邻汉口中心城区的郊区新城,东西湖生态宜居、交通便利,区域人口正迈向百万大关。

在改革开放45年的大潮中,东西湖区乘势而上、自力更生、久久为功,由传统农业区、城市远郊区发展成一座产业特色鲜明、经济实力雄厚、城市功能完备、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宜业之城。

而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作为武汉市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的东西湖区,正步入城市和产业“双集中”高质量发展的产城交融新阶段。

路网通达,生态宜居,东西湖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从自身发展来看,东西湖从1992年建立区级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算起,开发区建设发展已过“而立之年”,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必须有更为完善的城市功能作为支撑。这既是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的发展逻辑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

——从区域担当来看,在武汉这座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东西湖作为新城区中的一员,产业发达、交通便利、生态良好,是分流吸纳中心城区人口、分担疏解中心城区功能的重要阵地,理应成为城市和产业“双集中”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和“试验田”。

金银湖畔高楼林立,住宅毗邻,产业与城市相互交融。

实际上,在2013年获批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后,东西湖就在全省首创开发区和行政区“区区合一”的管理体制,推动“园区”与“城区”交融发展。

按照城市和产业一体化布局、协同化发展的思路,东西湖形成了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公共服务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迈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迎来了产业大进步、城市大蝶变、生态大改善的“黄金十年”。

宝龙达集团立矽产业园,是东西湖电子信息产业的代表。

十年间,产业进一步升级。

全区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集聚培育并重,不仅推动食品、机电、物流三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更承接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引进京东方、天融信、宝新创等一批“链主”型项目,初步形成以“1+4”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和“北基地、中主城、南走廊、东引擎”的产城融合空间布局。

十年间,城市进一步提能。

全区牢记“切实做好民生工作”的殷殷嘱托,将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幸福指数,在交通出行、教育医疗、商业配套、文体休闲等领域补短板、夯基础、提品质、强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安居乐业的优选之地、幸福之城,全区人口实现倍增,昂首迈向百万大关。

十年间,生态进一步优化。

全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辖区河湖纵横、湿地花城的生态优势,以水为脉、以绿为底,用“绣花”功夫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的美丽景象。

金银湖半岛庄园,彰显金银湖的生态之美。

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湖逐步摸索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产城融合发展经验,那就是:

—— 规划共融是原则。

坚持产业城市同构,一张蓝图到底。全面落实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优化空间发展布局,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三生融合”目标,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 产业集聚是动力。

围绕“产业聚集”做文章,依托国家级开发区平台优势,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并举,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构建集约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方面,鼓励传统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技术换代、理念换频,实现升级改造;另一方面,以新产业、新业态为导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不断集聚创新资源、壮大人才队伍,优化产业结构。

—— 以人为本是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住房、商业、娱乐、休闲等设施,提升宜居宜业水平。

—— 生态保护是基础。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决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临空港大道五环立交旁,武汉五环体育中心、临空港文化中心、临空港创新中心(在建)呈品字型分布。

进入“十四五”,东西湖区按照城市和产业“双集中”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形成了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宜居则居、宜产则产、宜商则商”的原则,统筹编制国土空间、产业发展两大规划,推动城市和产业一体化布局、协同化发展、片区式推进,构建“一谷引领、两轴驱动、三带协同”的空间发展格局。

—— 强化“一谷引领”:

以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为核心,夯实优化基地一期功能布局,拓展二期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国家网安基地引领优势和溢出效应,以数字赋能引领全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打造“中国网谷”奠定坚实基础。

—— 加快“两轴驱动”:

以临空港大道和金山大道“城市十字发展轴”为支撑,做强现代产业,优化服务配套,提升城市品质,打造集聚千亿新兴产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引擎。

—— 统筹“三带协同”:

有序推动南部长青、慈惠片区城市有机更新,沿汉江北岸打造集商务休闲、生态居住于一体的滨江风貌示范带;大力推动长青、走马岭、新沟镇推进培育高新产业,补齐完善城市功能,沿107国道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带;推动西北部柏泉、东山、辛安渡片区优化提升场镇集聚功能,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沿府河—汉北河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形成功能清晰、分工合理、各具特色、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位于汉江北岸的乡伴慈惠景区,是滨江风貌示范带的核心。

在前不久闭幕的区两会上,东西湖区明确提出2024年的工作目标之一,就是高标准打造网安科技新城、金银湖总部新城、金银潭商务新区、陆港枢纽新区四大产城融合示范区,坚决走好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产城融合发展路径。

东西湖正高标准打造四大新城新区,推动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新路径。

凡所过往,皆为序章。

在新的一年里,东西湖将继续以探路者的姿态,绘新景、树样板,在一片绿意盎然中营造更加产业兴旺、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美好家园,书写城市和产业高质量集中发展的新篇章。

(策划 - 东西湖区融媒体中心编委会 图 - 东西湖融媒图片资料库 )

相关阅读
打开APP